在湖州安吉的一個養豬場里,一群特殊的“工人”正在辛勤地工作,養殖污水處理設備經碳鋼防腐處理或采用不銹鋼構件拼接組合而成,這些“工人”是指在養殖場的污水中浸泡的微生物,屠宰污水處理設備配有PLC全自動電氣控制系統和設備故障報警系統,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唐江武說,盡管最近出現了極端寒冷的天氣,但以各種細菌為主的污水處理系統仍然穩定可靠。
這個養豬場占地100畝,最大存欄生豬6000頭左右。此前缺乏低成本、高效率的污水處理手段,環保壓力大。唐的團隊為養豬場提供了一套微生物污水處理系統,每天可以處理100噸養殖污水??偼顿Y僅100萬元左右,日常維護費用也較低。
記者在現場看到,這個污水處理系統占地五百五十多平方米,主要由水泵等機械設備組成的平房,以及一些四點五米深的水泥池組成,黑臭農田污水可以按照工藝順序走十天左右,幾乎變得無色無味,各項指標都優于洗澡等污水排放標準。水槽里的一瓶水看起來和自來水沒什么區別?!跋词质强梢缘?”唐說
據唐介紹,養殖場排放的污水首先進入污水儲槽儲存,過濾雜質,同時投加微生物初步去除部分氨氮和有機物。然后,污水進入下一個生化處理池,開始核心處理階段。池內放入微生物較多的活性污泥,不僅消耗了污水中的大量有機物,還能有效去除氮磷,是保證處理后的污水能夠達標排放的關鍵環節。第三階段是深度處理,就是污水的脫色消毒。至此,污水得到了有效處理。完成任務的微生物并沒有被浪費:它們被沉淀下來,由污泥泵排出系統,干燥后變成有機肥二次利用。
在這套管理系統中發揮學生核心技術作用的微生物,是湯江武團隊在實驗室里經過一個長期發展培養、篩選、比較而獲得的,是處理生活污水的能手